|
杜玉波:走好红色育人路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作者:杜玉波 发布时间:2022-09-29

【编者按】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建校85周年之际,9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正规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高端论坛”。学会会长杜玉波应邀出席,并以《走好红色育人路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题作专题报告。

640.jpg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同志们:

在全国人民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在85周年校庆的重要时刻,举办本次高端论坛具有特别的意义。在此,我谨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向中国人民大学85周年校庆和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围绕“赓续红色血脉  培养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创办新型正规高等教育的历史经验”论坛主题,我就“走好红色育人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谈几点思考,与大家交流。

总结我们党创办以中国人民大学为典型代表的“延河联盟”高校的最宝贵经验,重要的是传承弘扬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核心内容的延安精神,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教育报国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始终坚持艰苦奋斗、创新包容的办学风格。我们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走好红色育人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把握好以下“四个核心点”。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走好红色育人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之根

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根本保证。红色育人路,是我们党亲自开创和领导下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解答中国问题的探索之路,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惠及人民大众的奋斗之路。我们要继续走好红色育人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使党的领导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要旗帜鲜明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高校领导班子、干部人才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不断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高校有效贯彻落实。

二、培养时代新人是走好红色育人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之本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一流大学的根本任务。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我从延安来,永远跟党走”的人才培养誓言转化成实际行动,秉承红专并举、育才强国理念,培养矢志报国、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坚持以德为先,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关键课程,充分挖掘红色资源,改进教学模式,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育人效果。要完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促进高质量“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树立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大教育观,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话语体系、教学方式和技术手段,不断增强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切实引导广大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走好红色育人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之基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广大教师要努力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坚持“四个相统一”,把教书育人作为不可放弃的职责,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学校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资格准入、招聘考核、职称评聘、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各个环节都要把住师德关。要集聚高端人才,汇聚一批具有学科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对于享有学术盛誉的战略科学家和极具潜力的青年才俊,要从政策、资金、平台等方面给予特殊支持,使他们能够安心、热心、舒心在学校工作。要健全发展机制,科学制定青年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给优秀中青年人才搭平台、压担子,放手培养,大胆使用,让他们在实践中历练成长,最大限度地把能力释放出来、把才华展示出来。

四、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走好红色育人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之脉

一流大学是有着强烈使命和责任担当的大学,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最高追求。一流大学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主动对接国家人才需要和创新需求,提升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一步落实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的激励政策,调整学科结构、搭建合作平台、创新育人载体、建立协同机制,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支撑实现国家战略布局,带动经济带、城市群、产业链和国家主体功能区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贡献度。一流大学作为关键核心技术的主战场,要在服务国家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牢牢掌握自主创新主动权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自觉履行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解决“卡脖子”难题,为国解难、为国分忧、为国尽责。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要在一流大学建设中带头坚持“观乎人文、化成天下”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努力成为建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主力军的排头兵,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成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先行军的排头兵,大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大师级人才;努力成为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生力军的排头兵,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下功夫、立新功;努力成为建构中华文明现代传播体系重要方面军的排头兵,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同志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张大良|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内涵与路径[2022-09-21]

下一篇:杜玉波: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大局 持续提升学会学术引领力[202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