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岩|以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年11月15日 首版 作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吴岩 发布时间:2022-11-16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党的二十大是在世情处于激荡严峻复杂局面,国情迈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鲜明、意蕴深远,是百年大党总结过去、开辟未来,踏上新征程、实现新使命的宣言书。

一、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党的二十大报告给我的最强烈感受有两个:永不停歇的奋斗精神、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报告开篇开宗明义要求全党同志做到“三个务必”: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中篇强调指出取得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关键是“三个出来”: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的、干出来的、奋斗出来的。报告最后结语再一次提出“三个牢记”: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以上论述归纳起来就是奋斗!过去的成就是奋斗出来的,今后的胜利同样还要靠奋斗!正像小平同志所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报告全面体现了思想创新、理论创新、行动创新、报告体例结构创新、报告语言文字清新。从党和国家全局的角度来看,提出了过去10年伟大成就的16条新结论,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还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主要特征、九大本质要求、两步走战略安排、四种思想准备、五项重大原则。从教育事业的角度来看,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单列成为一个新板块,这是全面落实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定位。这种体例结构的创新反映了教育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战略摆布的一种新升华,强调教育不仅是民生,还是国计,教育事关全局、影响全局,一定程度上决定全局。这样的体例结构创新,让中国教育发展的精神为之一振,面貌焕然一新。

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率先实现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既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要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中国贡献;既要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要坚持中国的制度特色、文化特点和价值特性。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之选、时代之选和人民之选,是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和下一代人接续奋斗的国家命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高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龙头,其发展水平是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强大的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影响巧实力、技术锐实力、科学元实力的关键推动力、主要贡献者和重要策源地。因此,高等教育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战略角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战略作用,必须加快改革创新发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三、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统筹与部署,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和历史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要聚焦人才培养,提升根本质量。进一步夯实教育教学新基建,即建好金专、金课、金师、金教材,建设质量文化。要充分发挥1176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5727个省级建设点的示范带头作用,持续推动专业机构调整优化。要继续实施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511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为示范,重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建设模式。要持续评选教学大师奖、杰出教学奖,办好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的道术、学术、技术、艺术、仁术。要通过全国教材建设奖选树优秀教材,立足强导向、建机制、促建设,不断提升教材建设的时代性和前瞻性。要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动形成具有价值认同的质量文化。

二要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提升整体质量。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决策部署,实施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坚行动。布一个大局:以西安、兰州、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打造高校集群发展的“西三角”。推一组大招:积极推动人才西进,布局重大平台,强化条件保障,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国际交流合作和东中西部高校协作。下一盘大棋:完善人才培养、学科专业调整、产教融合、应用型发展等机制,全力打造有利于中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生态,支撑中西部经济振兴、文化振兴、教育振兴、人才振兴。

三要破解卡脖子、卡脑子、卡嗓子问题,提升服务质量。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提升国家硬实力。推进理论研究、内容方式、组织模式及实践体系创新,以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为抓手,探索构建产学研用多要素融合、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机制。深化具有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面向山、水、林、田、湖、草、沙,努力培养未来的新农科人才。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提升国家元实力。建好288个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基础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101计划”),建好核心课程、核心教材、核心师资、核心实践项目,着力培养一批未来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自然科学家、医学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推进新文科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加快建构自主知识体系、思想体系与理论体系,培养一批知中国、爱中国、懂中国,会讲中国故事、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时代新人,构建世界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中国学派,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四要打造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范式”。“四新”体现中国高等教育思想理论的创新,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从教育思想、发展理念、质量标准、技术方法、评价等对人才培养范式进行全方位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大赛体现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创新,要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面提高学生“敢闯会创”的素质和能力,推动形成新的人才培养观和新的质量观。数字化战略体现中国高等教育形态的创新。要建好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高水平举办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精心研制发布《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报告》,充分发挥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联盟的引领作用,让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数字化战略发展中下出先手棋,当好领头羊。


作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党支部书记、司长 吴岩

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2年11月15日 首版

扫一扫分享本页



上一篇:姜恩来等:以高质量高博会助力教育强国建设[2022-11-16]

下一篇:陈子季|在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中不断拓宽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2022-11-16]